2007年5月30日星期三

不該提倡仁讓百姓去追隨...

潘 已針對潘的文章「莊子提倡的是無知...........」留下新意見:

我有空一定會看你推介的書,對許多當代及西方的學問,我一直跟隨你的腳步。不過在中國文化尤其是老莊思想方面,我始終未能認同你的觀點。

莊子亦有說過並不是只有眼盲或耳聾的,在心智上許多人亦有障礙,必須到達莊子說的逍遙無待或為一的自由,才能把心智上的障礙消除。

現代有些人會說是開天眼或第三隻眼,在佛家唯識宗來說是第八感阿賴耶識,明白一切事物及概念產生的根源,無明運行的原因和運作情況。

要強調的是這種智慧要透過深入的冥想淨化思想及靜心才能體悟,並不是文字上說明白了逍遙無待是甚麼,與萬物為一的定義是甚麼就能印證。

無法擺脫語言文字代表一個人並沒有跳出語言去反思這種思維的工具。這種反思能力難得,但人人都有能力作這種觀察,因為文字本來就是幾千年前才產生的,並不是與生俱有的。人有學習及創造語言文字的能力,卻絕不應被別人或自己創造的文字所困。

問題是大部分人看到鬼字就害怕,看到死字就逃避。他們有真的見到鬼嗎? 有真的經歷過死亡嗎? 真實的感受與文字的定義究竟那一個是真的? 真作假時假亦真,世人都活在社會價值及文字定義的假世界不自知,隱藏了真正的自己,真實的感受。所以莊子才提倡心齋坐忘等淨化思想的方法去達到逍遙為一,消除人後天形成的心盲。

以老子所言就是致虛守靜,復命:回復到生命最初的狀態,未嘗被語言文字所困或污染的狀態。要回復這種智慧才能明瞭世間一切,不能回復的話只會想東想西,被語言概念牽扯而產生無窮的慾望和行動而妄作凶。

其實人不過三餐一宿,為甚麼今天資本主義的世界個個貪得無厭,貧富懸殊,就是因為人心不淨。內在充滿了不同的思想欲望互相衝突,蠢蠢欲動,外在高呼的和平根本就不可能。

老子常說無為,不是甚麼都不做,甚麼都不做老子早就餓死了,那來道德經。無為是不為那些多餘的欲望,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想幹的是甚麼,餓了便吃,累了便睡,工作全力以赴,有空就清心淨想,讓心不被思想佔據及消耗能量。就是因為許多人都太有為,想東想西想成功,才出現那麼多偉人成吉思汗秦始皇等,以別人的血成就了自己的所謂豐功偉績。

老莊提倡的這種智慧並不會削弱人的語言能力,而是超越語言及相對概念上,賦予一個人觀察萬物的能力,達到為一的絕對狀態。正因為這種智慧能洞悉人的內心及語言思維的運作,所以許多偉大的文學家或藝術家或多或少其實擁有這種能力,開創出獨有的文字或藝術形式。

老子絕不是提倡萬物只是物質,沒有靈性或沒有生命的。老子只認同道是不可言說的,要說的話也只是降低層次用語言文字勉強形容道。天地自然生萬物無所謂的仁與不仁,所以聖人教化百姓亦應該效法天地行自然而行,不該提倡仁讓百姓去追隨。以不自然的仁讓百姓去追隨,只會讓他們的心無時無刻奔馳於仁、義、禮、智等無盡的想法及相應的行動中,絕非聖人該行的教化。這句著重的應該是聖人該效法天地自然生萬物去教化百姓,並非著重芻狗的定義。

儒內法外,道家思想一直不受野心帝王欣賞,只在天文、占卜、醫學、藝術中保留下來,當代西方發展出來的政治比老子過之而無不及,有需要如此重視研究老子嗎?

老子也絕不是反對求知,他是以無知為前題。他說知道自己不知或無知是上,不知道自己活在知識迷宮當中是病。前文我已經略述過老莊提倡無知的原因,因為無知心才無負荷,才能無偏見地看見真正的真物,才能真正學習及容納新的東西。新的知識對老子來說只是新的語言文字符號,他追求的是新的真實感受,絕不是知識。所以為腹不為目是因為腹是真實的,餓就是餓,痛就是痛,絕不是為了名目。

我是抱著最大的誠意把以上的說出來,希望李察或有心人嘗試去瞭解。我的角度可以解釋老莊而沒有矛盾,以李察的角度則會出現許多矛盾及偽莊子。許多時候面對西方的文化或問題李察都可以讓我無法理解的地方明白了、接通了,我希望在中國文化上,尤其是最核心的中國文字、思維、道家上,不要以西方的尺子去度,因為那是完全另一種的智慧。

如果能好好掌握兩種智慧,達到全神、全聖、全佛的人間天堂或淨土,也許2-04的問題都可解決。只是正如李察所言,對話並不一定是真正的溝通,也許那只是盲目的互摸罷了。


李察的回應:

親愛的潘君,

其實,這問題,更應該從中國歷史的大局看的。
自從漢朝提倡儒老之後,中國一直無法轉身。儒家否定求知,而老子
只是更多走一步。問題一直持續到清末,都是孔子和老子的天下。

至於莊子的思想,則隱藏在被修改的文章中,難以和世人相見。

老子偏向唯物,只見萬物的物質一面,見不到萬物都是一體的生命。
因此,不但他不會提倡「仁」,亦不會提倡讀書求知,更不會
提倡愛。他只是單向推動。而他的忠告對象,是「候王」們。

孔子和老子,是中國落後的主要原因。

這些觀點,如果你不能即時接受,李察也相信,以你的誠意,
將來總有一天會明白的。總會有一天,你會體會到人生有情,而
萬物生長欣欣向榮,人類是在愛之中前進的。

歡迎再來信。

李察謹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